2019年(nian)5月16日,“承古風之韻·傳(chuan)匠人(ren)之心(xin)”融(rong)創學(xue)院第四期(qi)中式(shi)建筑設(she)計論壇在青島(dao)如(ru)期(qi)展(zhan)開。
據了解,此次論(lun)壇是融創集團為保(bao)證中式產品的(de)產品力及引領性,推動(dong)高品質(zhi)中式產品的(de)研發(fa)和落地(di)而(er)組(zu)織的(de)一次特別論(lun)壇。
大匠(jiang)聚(ju)合,共筑(zhu)一個時代(dai)的(de)信(xin)仰。活動邀請(qing)了行業一線(xian)設(she)計師和高(gao)校教授專家親臨現場,從建筑(zhu)、景觀、精(jing)裝等不同專業進行授課,對中式(shi)產品的(de)多業態發(fa)展及(ji)中式(shi)小鎮的(de)生活營造(zao)進行了深入的(de)探討(tao)與(yu)交流。
▲ 融創·阿朵小鎮大師(shi)說(shuo)
作為此次論壇的主講嘉賓之一,M.A.O.&拙旅文化創始人毛厚德先生,圍繞《從拈花灣到藏馬山阿朵小鎮文旅項目思考》,通過文旅項目的經典案例分析,與現場的業內外人士,共同交流、探討了區域型文旅項目的建造邏輯及未來商業發展方向。
毛厚德是著名建筑師、戰略家、思想家,也是中國文旅領域標桿性領軍人物,他參與創作了日本東京迪斯尼海、日本長崎荷蘭村、上海五角場萬達廣場、無錫靈山拈花灣等一批引領文旅發展潮流的項目,并先后創立M.A.O.建筑設計咨詢和拙旅文化,以自成體系的“M.A.O.建筑設計思維”為指引,搭建出涵蓋文化設計、規劃設計、建筑設計、景觀設計、品牌傳播、項目運營為一體的文旅項目操作系統,并憑借實戰經驗,為建筑、文化、旅游等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參考價值。
▲ 毛厚德先(xian)生
為(wei)更好地表達(da)自(zi)己(ji)對區(qu)域文旅(lv)小(xiao)鎮的建筑設計思維和商業邏輯的思考,毛厚德先生首先從(cong)輻射區(qu)、難度系數、投資(zi)視(shi)角等角度,將(jiang)區(qu)域文旅(lv)小(xiao)鎮與常規地產進行對比。
他強調,區域文旅小鎮的核心是輻射圈,一個項目落地要依托優良資產,與此同時,項目本身也會促使區域屬性的改變。另一方面,回游率是檢測文旅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,借助口碑效應傳播小鎮的非日常體驗,是提升回游率的一個重要途徑。
是(shi)什么讓拈花(hua)灣成為標桿型區(qu)域文旅小鎮(zhen)?
環太湖生活禪度假小鎮拈花灣,是區域文旅小鎮的標桿。項目以文化為核心,借助山水、花木等直接觸達感官的具體意象來塑造文化場景;強調從用戶視角出發,在與“我”有關的世界里,捕捉靈魂訴求,啟發用戶在“無處不禪意,無處不生活”的深遠意境中進行想象和思考,立足激發二次創作,成就現象級傳播。
對(dui)建(jian)筑設計師(shi)和開發(fa)商(shang)而言,拈(nian)花灣項目是(shi)(shi)區(qu)別于中國形(xing)形(xing)色色傳統小鎮的(de)一個(ge)獨立(li)存在;對(dui)用(yong)戶而言,拈(nian)花灣是(shi)(shi)一個(ge)讓(rang)心靜(jing)下(xia)來(lai)的(de)地方(fang),更是(shi)(shi)理想生活方(fang)式的(de)寄托與歸(gui)宿。
“生活禪”意境的營造,是IP形象到文化現象的過渡與升級。在整個項目中,建筑設計師始終站在旁觀者的角度,用戶則不再是觀光者,而是參與者。
▲ 靈山小(xiao)鎮·拈花灣
從標(biao)桿到升級,區域文旅小鎮(zhen)建(jian)設的突破口在哪里?
和無(wu)錫拈花(hua)灣(wan)的(de)“禪意”世(shi)界不同,青(qing)島(dao)藏馬山阿朵(duo)小(xiao)鎮,被定義(yi)為膠東(dong)山地歸(gui)心隱逸小(xiao)鎮。用毛厚(hou)德先生的(de)話說,它是區域文旅小(xiao)鎮的(de)升級版(ban)。
▲ 藏馬山阿朵小鎮
坐落于青島西海岸的藏馬山阿朵小鎮,是融創中國首個文旅項目。項目從初期規劃階段,就考慮到了它的發展可持續性。首先要依據場地屬性劃分功能板塊,在氛圍營造和業態組件上強調不同側重點;其次是嘗試場景氛圍營造的多樣性,進而打造不同的體驗層次;最后還要借助“白馬臺”這個精神據點,衍生出文化背后的極致體驗。
毛厚德先生表示,整合所有規劃策略,最終目的只有一個——以多維度、極致化的非日常體驗來打造生活方式,觸動用戶靈魂。
藏馬(ma)山阿朵小鎮(zhen)的“獨特性(xing)”是如何形成的?
具體建(jian)設階段,項目圍繞商業街道(dao)、客(ke)(ke)棧庭院和游(you)客(ke)(ke)中(zhong)心三個板塊(kuai)的設計(ji)展開(kai)。
毛厚德先生表示,要重視山地商業空間的趣味性。內部故事性和外部場景的有效對接與融合,形成了商業街道“你在看風景,而我在看你”的超強互動體驗。他說商業街道應該是可停留、可打卡、可互動的,要讓游客成為街道體驗的主角,用場景連接用戶的內心情感。
▲M.A.O.設計庭院(yuan)
在客棧庭院部分,“有文化、有故事、有老板娘”一直是M.A.O.&拙旅文化項目建設中的核心關鍵詞,只有通過不同主題的氛圍營造,建立用戶的精神據點,才能推動用戶在沉浸式體驗中延長度假的時間。
游客中心往往是很多項目建設中容易忽視的一環。在阿朵小鎮,建筑設計師卻充分利用起這個板塊,以建筑內部空間處理高差打造場景化體驗,形成有場景、有體驗、多層次的游客中心。用戶抵達這里,心情隨之改變,為入戲小鎮奠定了基礎。
講座結束后,現場記者對毛厚德先生進(jin)行了(le)專訪。
采訪中,毛厚德先生提出了一個理念:什么是豪宅?
他說豪宅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場所:裸露的身體,沒被偷窺的危險,還能曬到太陽。建筑應該是圍繞“人”這一主角展開的,要強調建筑賦予“人”的現實意義。
毛厚德還強調,做文旅項目的時候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東方美學核心價值觀。并從“儒釋道”里找到了想要的答案:打造人與自我、人與人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。
中式建筑不是脫離東方美學而獨立存在的。建筑與文化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,我們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,要依托文化挖掘其背后的社會價值。
此次(ci)論壇活動(dong),行業設計(ji)師和高校教授專家(jia)的精彩(cai)講座帶(dai)動(dong)了現場氣氛的活躍。業內外(wai)人士(shi)熱情高漲的交(jiao)流和探討,也讓我(wo)們再次(ci)感受(shou)到了設計(ji)、文(wen)化和藝(yi)術的無窮魅力。